中国六大茶类之“绿茶”
发布时间:2023-11-09 09:53:33

  说起中国茶,可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学问之一。广袤的山川水土、数千年历史的积淀,留给了我们数以万记的茶叶品种,往往会让刚开始喝茶的朋友一头雾水。所以,了解一下中国茶的分类标准,就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意义了。

 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-2697年,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。东汉华佗到三国魏代《广雅》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:荆巴间采叶作饼,叶老者饼成,以米膏出之。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。

 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,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,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,起着一定的精神、社会作用。一些有识之士提出“养廉”的问题。于是,出现了陆纳、桓温以茶代酒之举。齐武帝那里,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,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,成为以茶待客、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、情操的手段。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,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。

  天下骚乱,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,玄学相当流行。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,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。出现许多清淡家。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,后来,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。玄学家喜演讲,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。酒能使人兴奋,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、胡言乱语,有失雅观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,令人思路清晰,心态平和。饮茶就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。

  公元780年茶圣陆羽《茶经》中说道,是形成的唐代茶文化标志。探讨了饮茶艺术,把儒、道、佛三教融入饮茶中,首创中国茶道精神。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、茶诗,有《茶述》、《煎茶水记》、《十六汤品》等。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,因茶有提神益思,生精止渴功能,故寺庙崇尚饮茶,僧人在寺院周围植茶树,制定茶礼、设茶堂、专呈茶事活动。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有宫廷茶道、寺院茶礼、文人茶道。

 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,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,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,有官员组成的“汤社”、佛教徒的“千人社”等。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,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,宫廷用茶已分等级。茶仪已成礼制,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、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,还赐给国外使节。至于下层社会,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,有人迁徙,邻里要“献茶”、有客来,要敬“元宝茶”,定婚时要“下茶”,结婚时要“定茶”,同房时要“合茶”。民间斗茶风起,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。

  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,茶事十分兴旺,但茶艺走向繁复、琐碎、奢侈,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,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,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。在朝廷、贵族、文人那里,喝茶成了“喝礼儿”、“喝气派”、“玩茶”。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,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。一方面,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,但主要是出于生活、生理上的需要,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。茶文化仍承元代势,表现为茶艺简约化。

  明代以后(距今400年),在生产炒青绿茶的基础上,新的发明创造不断出现,因而相继产生了新的茶类,如黄茶、红茶、青茶(乌龙茶)等。最终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中国茶大家族。

  顺着上面这张中国茶族谱,来说说中国茶的分类。之所以一直说“中国茶”,是因为在其他国家,茶叶分类的方法真的是五花八门。比如欧洲仅将茶分为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,日本将茶分为不发酵茶、半发酵茶、全发酵茶、后发酵茶和再加工茶等。

  以制造方法划分,有的以销路划分,有的以品质划分。以上这些分类方法没有对错之分,只是不够完整。现在对茶叶的分类,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制造方法,结合茶叶品质的特点来分类。2014年国家颁布了GB/T 30766-2014《茶叶分类》国家标准,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定版的。国标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2种。基本茶类就是我们常说的6大茶类,再加工茶是在6大茶类成品茶基础上,经过再加工而形成的茶品,比如最常见的茉莉花茶,就是先有了绿茶,然后在绿茶中拌入茉莉花进行窨制而产生的茶品。

  绿茶属不发酵茶,基本的制作流程分杀青、揉捻、干燥三步。按干燥方式的不同分为:炒青(直接炒干)、烘青(烘干)和晒青(日光晒干),另外,按照杀青方法不同采用热蒸气杀青称为“蒸青”。

  利用高温锅炒杀青和锅炒干燥的绿茶。炒青绿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香气浓郁,这是其它工艺绿茶无法比拟的。炒青绿茶按照成品外形的不同,还可以分为长炒青、圆炒青、扁炒青和特种(细嫩)炒青。在全国各大茶区几乎都能看到炒青茶的身影,为了提高炒青茶的外形美观度,现在还出现了烘炒结合型绿茶,就是把茶叶先炒干一部分,再烘干的工艺。 西湖龙井、洞庭碧螺春、竹叶青等都是炒青绿茶的代表。

  鲜叶经过杀青、揉捻,而后烘干的绿茶。烘青绿茶香气不如炒青浓郁,但胜在香气清高、滋味醇爽。普通大宗烘青绿茶多用于制作花茶的底料。细嫩的特种烘青则贡献了大量的历史名茶,比如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庐山云雾、安吉白茶、六安瓜片等等。

  鲜叶经过杀青、揉捻以后,用日光晒干的绿茶,晒青是一种非常原始而古老的工艺,随着烘青、炒青的出现而被逐渐边缘化,今天在全国性的绿茶大赛中,晒青绿茶始终只能拿一个鼓励奖罢了。但是,随着唐宋茶马古道和边销茶的出现,晒青绿茶大量成为了加工紧压茶的原料,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。今天名震天下的普洱茶,就是使用晒青绿茶制成的,大家喝的普洱生茶实际上就是晒青绿茶,而普洱熟茶则是在晒青绿茶的基础上经过再加工形成的一种茶品。

  蒸青绿茶具有“色绿、汤绿、叶绿”的三绿特点,也是一种很古老的绿茶制作工艺,后传至日本成为了日本绿茶的当家品种。在日本,蒸青绿茶被分为玉露、抹茶、煎茶、玉绿、番茶等,而在国内,目前蒸青绿茶的产量和知名度都很小,主要品种有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。

  绿茶是中国茶的绝对代表,2015年产量占到全国茶叶产量的近7成。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承,在全国所有产茶的地区几乎都有属于当地的名优绿茶。

  洞庭碧螺春、阳羡雪芽、雨花茶、翠柏茶、金山翠芽、金坛雀舌、绿杨春、茅山青锋、南山寿眉、三山香茗、善卷春月。

  西湖龙井、安吉白茶、顾渚紫笋、千岛玉叶、大佛龙井、金奖惠明、望海茶、径山茶、开化龙顶、三杯香、松阳银猴、乌牛早、武阳春雨、雪水云绿、雁荡毛峰、羊岩勾青、诸暨绿剑。

  屯溪绿茶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六安瓜片、敬亭绿雪、金寨翠眉、舒城兰花、黄花云尖、霍山黄芽、天华谷尖、涌溪火青、岳西翠兰。

  邓村绿茶、恩施玉露、武当道茶、采花毛尖、浐川龙剑、大悟绿茶、鹤峰茶、虎狮龙茅、金水翠峰、梅子贡茶、英山云雾、裕茗碧剑。

  高桥银峰、古丈毛尖、安化松针、东山秀峰、狗脑贡、碣滩茶、金井毛尖、兰岭毛尖、南岳云雾、石门银峰、野针王。

  宝洪茶、景谷大白茶、白洋曲毫、版纳曲茗、佛香茶、感通茶、南糯白毫、云龙绿茶。